锂电池pack线的紧急停机装置覆盖范围?
在锂电池pack线的设计与运行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量。其中,紧急停机装置(E-Stop)作为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其覆盖范围直接关系到人员安全、设备保护和产线合规性。然而,很多企业在规划或验收产线时,对“覆盖范围”理解模糊,导致存在安全隐患或不符合标准。

什么是真正的“覆盖范围”?
紧急停机装置的覆盖范围,并非指物理按钮能控制多少台设备,而是指:在任何可能产生危险的操作区域,操作人员都能在1–2步内触发急停,并确保所有关联动力源可靠切断。这包括机械运动、激光发射、气动夹紧、传送带运行等所有潜在风险源。
以典型的锂电池pack线为例,通常包含电芯上料、极耳整形、激光焊接、绝缘测试、入壳、打标、下线等工位。每个工位若存在运动部件或能量输出(如激光器),都应纳入急停回路。尤其激光焊接工位,必须实现“一按急停,激光立即关闭+机械臂停止+排烟系统维持运行”的联动逻辑。
覆盖盲区常见于哪些环节?
跨工位联动缺失:部分厂家仅在单机设置急停,未将整线PLC或安全继电器联网,导致按下A工位急停,B工位仍在运行。
高度与位置不合理:急停按钮安装过高、过低或被设备遮挡,紧急情况下难以快速触及。
复位机制不规范:急停后需手动复位,但有些系统允许自动恢复,违反安全标准(如GB/T 5226.1、ISO 13850)。
如何科学规划覆盖范围?
建议按“功能安全区域”划分:将锂电池pack线划分为若干安全区(如上料区、焊接区、测试区),每个区域至少设置两个方向可触及的急停按钮,并接入同一安全回路。同时,采用双通道安全继电器或安全PLC,确保单一故障不会导致保护失效。
此外,急停信号应优先于所有自动/手动模式,且不能被软件屏蔽。定期进行急停功能测试,应纳入日常点检清单。
对于采购或改造锂电池pack线的企业而言,不应只关注产能与精度,更要重视安全系统的完整性。合理的紧急停机覆盖范围,是合规生产的基础,也是对人员和资产的基本保障。


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