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焊接机的焊接头高度能不能灵活调整?

发表时间:2025/11/05 阅读量:6 来源: 海维激光

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用户在选购激光焊接机时会关注一个看似细节却直接影响工艺适应性的功能:焊接头高度是否可灵活调整。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对设备能否应对不同工件厚度、夹具高度或焊接位置变化的深层需求。


激光焊接机


一、高度调整的必要性

激光焊接对焦距极为敏感。无论是连续焊接还是脉冲焊接,只有在最佳离焦量下,才能获得理想的熔深与焊缝形貌。当加工对象从0.1 mm的极耳切换到2.0 mm的汇流排,或夹具平台高度存在公差时,若焊接头高度固定,就不得不重新设计工装或手动垫高工件——这不仅降低效率,还可能引入定位误差。

二、主流调整方式及适用场景

目前,激光焊接机的焊接头高度调整主要有三种方式:

手动调节支架:通过旋钮或滑轨手动升降焊头,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产品规格固定、换型频率低的场景。但调节过程依赖人工经验,重复定位精度有限。

电动Z轴伺服控制:集成伺服电机驱动的Z轴模组,可通过HMI或程序自动设定高度,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 mm。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尤其在电池模组pack产线中,可自动适配不同厚度电芯组合。

动态调焦系统(DTS):高端激光焊接机配备电动变焦镜头,可在焊接过程中实时改变焦点位置,无需移动焊头本体。这种方案适用于曲面焊接或需要熔深渐变的特殊工艺,但成本较高。

三、用户如何选择?

对于以单一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手动调节通常足够;若产线需频繁切换产品规格,建议选择带电动Z轴的机型;而对焊接质量一致性要求极高的头部电池或汽车零部件厂商,则可考虑动态调焦方案。

四、易被忽视的配套因素

高度调整能力不仅取决于焊头本身,还与设备整体结构相关。例如,悬臂刚性不足会导致Z轴移动时抖动,影响光路稳定性;线缆管理不当可能限制行程或造成磨损。因此,在评估时应关注整机集成设计,而非仅看能否调高

五、实际应用价值

某新能源客户原使用固定高度焊头,每次换型需停机30分钟调整工装。改用电动Z轴激光焊接机后,通过扫码自动调用对应高度参数,换型时间缩短至2分钟,日产能提升12%

综上,激光焊接机的焊接头高度是否可灵活调整,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工艺适应性与产线柔性。用户应根据自身产品复杂度、换型频率和质量要求,选择匹配的调整方式,避免过度配置能力不足。在设备选型阶段明确这一需求,有助于实现长期高效稳定运行。

产品中心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