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生产线的激光防护措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发表时间:2025/11/01 阅读量:16 来源: 海维激光

在新能源制造领域,电池组生产线普遍采用激光技术完成锂电池模组的焊接、清洗和密封等关键工序。随着激光功率提升和自动化集成加深,激光安全防护已成为产线设计不可妥协的底线。用户在选型时,不仅应关注产能与节拍,更要系统评估设备的激光安全合规性,避免后期整改或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


电池组生产线


遵循国家标准是基本前提

国内电池组生产线的激光安全设计必须符合GB 7247.1《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分类和要求》和GB/T 18153《激光设备安全使用规范》。用于锂电池模组焊接的光纤激光器多为Class 4级,属于最高危险等级,必须配备工程控制措施,确保正常操作和维护过程中人员不会暴露于有害激光辐射。

动态防护与过程监控提升安全性

高端产线还会集成光路截止阀、激光快门和区域光栅。当机器人进入工作区或人工干预时,系统自动阻断激光传输。同时,配备熔池监控或焊缝跟踪的视觉系统,也应独立于主激光光路,并加装滤光保护,防止辅助设备成为潜在辐射源。

辅助防护与人员管理同样重要

即便设备具备完善工程防护,操作和维护人员仍需配备针对1064nm波长的专业激光防护眼镜。设备周边应设置醒目的激光安全标识,标明危害等级、波长和应急措施。企业应建立激光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制度落地。

认证与检测是验证依据

用户在评估新能源产线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完整的激光安全设计说明及第三方检测报告。具备CETÜV或国内权威机构认证的电池组生产线,在安全逻辑、电气联锁和风险评估方面通常更为严谨。

激光防护不是有就行,而是必须系统设计、逐项验证。选择重视安全细节的供应商,才能确保锂电池模组生产既高效又安全。

产品中心 在线留言 电话咨询